芳姨今年六十有五,有兩個已三十多的兒子,這倒是其次的,關鍵是這兩個兒子在這兩年內一人給她添了一個小孫子。芳姨不由得欣慰,雖然她年齡一大把了,但身體還算硬朗,還有能力給兩兒子看孩子,於是,芳姨挑起了這個重任。
小兒子的那個孫子是先出生的,頭三個月小兒媳婦歇產假,芳姨只是在旁邊料理一下碎活。三個月後,小兒媳婦上班了,這下重任就全落在了芳姨身上。白天,她看著孫子,想幹個什麼活,得趁孫子睡著了,她平時和老夥伴們出去散步慣了,這下哪也去不成,像上了一道「緊箍咒」,可又有什麼辦法呢?關鍵是這家裡還得芳姨做飯,兒媳婦中午回來吃飯,還得把飯做好,好在小孫子還乖,只要吃飽了,不怎麼鬧人,芳姨平時就管管他的拉拉撒撒,要想休息,就得等兒媳婦那天不上班,等到這一天,其實芳姨也閑不住,還要買菜買一些生活用品,周圍幾個大超市哪做活動就去哪,就這樣,芳姨維持著家裡大大小小几個人的生計,但她「痛」並快樂著,為什麼呢?因為這都是她的孩子啊,她認為是在享受一種天倫之樂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這種周而復始的生活被遠在北京的大兒子打破了,原來大兒子的孩子也七八個月了,原本是大兒媳婦看著,可大兒媳婦最近吵著要上班,大兒子沒辦法了,給芳姨打了個電話,邀請媽媽去給他看三個月孩子。芳姨接到電話後,也沒有猶豫,小兒子的老大妞也是她看大的,如今七八歲了,現在她給小兒子看得是老二,大兒子結婚晚,這是頭一胎,如今有了難處,她不能坐視不管,於是,芳姨決定去北京給大兒子看孩子,她把這個事告訴了小兒子兩口,小兒子沒說什麼,但小兒媳婦的臉卻一直沉著。
到了北京三個月,芳姨過得依舊是相同的生活,看孩子,買菜,做飯,整天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,也許,她依舊習慣了這樣的生活。在這期間,小兒媳婦發了不知有幾個視頻,向婆婆訴苦,說孩子怎麼受罪,一大早就得從被窩裡提溜起來,好送到姥姥家,還不停地問婆母什麼時候回來?芳姨聽了,心裡也不好受,可她不是孫悟空,沒有分身術啊。等到了正好三個月這一天,小兒媳又打過來電話,這下她坐不住了,說是三個月,看來一天也多不得。於是,芳姨收拾好東西又回了家鄉。
這是中國不成文的規矩嗎?華夏大文明,泱泱幾千年。我大中華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,這留下的人間瑰寶不知有多少。
好多風俗也和外國人不一樣,其中就有這些,老人勞苦功高,勞累了一輩子,到頭來還要給孩子的孩子服務,這還不是全部,老人只要有工資的,弄不好還要花在已成家的孩子身上,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絕無僅有,中國人是獨一份,說不上是好還是壞,這種現象造成了中國有好多巨嬰,另外,孫輩的成長也離不開這些老人,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,更是不成文的規矩,因為孫子一出生就姓你的姓,這對中國有門第之見的老人們彷彿做下了規定,所以,天底下最難的父母在哪兒?就在中國。
做孩子們的要多理解話是這樣說,有了孩子要靠老一輩,但做兒女的一定多理解,如果結婚早,有孩子也早,這時父母的年齡還不算大,就可以考慮暫且讓父母幫著帶帶孩子,但如果父母年齡大了,本身還自顧不暇,就不要再強求了,我經常聽到周圍有做媳婦的抱怨婆婆不看孩子,首先我的感覺是這個女人不通情達理,老人已經把你的丈夫養大,上學上班,完完整整地交給你手裡,為何還做這種要求呢?欲得而不從,這樣的媳婦需三思,人心都是肉長的,人家的父母也是父母,做人要學會換位思考。
這個話題說舊不舊,說新不新,但確實在我們的生活里處處可見,親愛的朋友們,如果是你該怎樣做呢?
圖片來源網路,侵刪。
六旬老太為倆兒子帶娃,像上了「緊箍咒」,中國的老人太難了
芳姨今年六十有五,有兩個已三十多的兒子,這倒是其次的,關鍵是這兩個兒子在這兩年內一人給她添了一個小孫子。芳姨不由得欣慰,雖然她年齡一大把了,但身體還算硬朗,還有能力給兩兒子看孩子,於是,芳姨挑起了這個重任。
小兒子的那個孫子是先出生的,頭三個月小兒媳婦歇產假,芳姨只是在旁邊料理一下碎活。三個月後,小兒媳婦上班了,這下重任就全落在了芳姨身上。白天,她看著孫子,想幹個什麼活,得趁孫子睡著了,她平時和老夥伴們出去散步慣了,這下哪也去不成,像上了一道「緊箍咒」,可又有什麼辦法呢?關鍵是這家裡還得芳姨做飯,兒媳婦中午回來吃飯,還得把飯做好,好在小孫子還乖,只要吃飽了,不怎麼鬧人,芳姨平時就管管他的拉拉撒撒,要想休息,就得等兒媳婦那天不上班,等到這一天,其實芳姨也閑不住,還要買菜買一些生活用品,周圍幾個大超市哪做活動就去哪,就這樣,芳姨維持著家裡大大小小几個人的生計,但她「痛」並快樂著,為什麼呢?因為這都是她的孩子啊,她認為是在享受一種天倫之樂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這種周而復始的生活被遠在北京的大兒子打破了,原來大兒子的孩子也七八個月了,原本是大兒媳婦看著,可大兒媳婦最近吵著要上班,大兒子沒辦法了,給芳姨打了個電話,邀請媽媽去給他看三個月孩子。芳姨接到電話後,也沒有猶豫,小兒子的老大妞也是她看大的,如今七八歲了,現在她給小兒子看得是老二,大兒子結婚晚,這是頭一胎,如今有了難處,她不能坐視不管,於是,芳姨決定去北京給大兒子看孩子,她把這個事告訴了小兒子兩口,小兒子沒說什麼,但小兒媳婦的臉卻一直沉著。
到了北京三個月,芳姨過得依舊是相同的生活,看孩子,買菜,做飯,整天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,也許,她依舊習慣了這樣的生活。在這期間,小兒媳婦發了不知有幾個視頻,向婆婆訴苦,說孩子怎麼受罪,一大早就得從被窩裡提溜起來,好送到姥姥家,還不停地問婆母什麼時候回來?芳姨聽了,心裡也不好受,可她不是孫悟空,沒有分身術啊。等到了正好三個月這一天,小兒媳又打過來電話,這下她坐不住了,說是三個月,看來一天也多不得。於是,芳姨收拾好東西又回了家鄉。
這是中國不成文的規矩嗎?
華夏大文明,泱泱幾千年。我大中華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,這留下的人間瑰寶不知有多少。
好多風俗也和外國人不一樣,其中就有這些,老人勞苦功高,勞累了一輩子,到頭來還要給孩子的孩子服務,這還不是全部,老人只要有工資的,弄不好還要花在已成家的孩子身上,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絕無僅有,中國人是獨一份,說不上是好還是壞,這種現象造成了中國有好多巨嬰,另外,孫輩的成長也離不開這些老人,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,更是不成文的規矩,因為孫子一出生就姓你的姓,這對中國有門第之見的老人們彷彿做下了規定,所以,天底下最難的父母在哪兒?就在中國。
做孩子們的要多理解
話是這樣說,有了孩子要靠老一輩,但做兒女的一定多理解,如果結婚早,有孩子也早,這時父母的年齡還不算大,就可以考慮暫且讓父母幫著帶帶孩子,但如果父母年齡大了,本身還自顧不暇,就不要再強求了,我經常聽到周圍有做媳婦的抱怨婆婆不看孩子,首先我的感覺是這個女人不通情達理,老人已經把你的丈夫養大,上學上班,完完整整地交給你手裡,為何還做這種要求呢?欲得而不從,這樣的媳婦需三思,人心都是肉長的,人家的父母也是父母,做人要學會換位思考。
這個話題說舊不舊,說新不新,但確實在我們的生活里處處可見,親愛的朋友們,如果是你該怎樣做呢?
圖片來源網路,侵刪。